谷雨时节,宜品春茶,宜读茶经「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每年此时降水增加,秧苗初插,作物新种,在雨水滋养下,茶树、庄稼等各类作物开始茁壮成长。 2008年,在中国茶叶学会的号召下,将每年4月20日(谷雨日)定为“全民饮茶日”,倡导“茶为国饮”,号召“全民饮茶”,全民学茶、懂茶。 谷 雨 时 节 ✦ 全 民 饮 茶 Grain Rain & Drink Tea 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岭南地区素来就有谷雨采茶之习俗,中国早在唐代,茶圣陆羽便在《茶经》中记录了采茶时节:「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谷雨前后正是春茶采摘的最后时节。 全民饮茶日 懂茶之人,必读茶经 我们在这雨生百谷之日 共阅《陆羽十讲》,品读陆羽《茶经》 领略中华茶文化 中华茶道的形成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溢着清幽茶香。读过我们前些日子发布的科普文章《一图读懂中华茶道发展历程》的朋友应该记得,中华茶道的形成始于公元780年唐代陆羽所著《茶经》。 《陆子茶经》 ——唐 · 陆羽 《茶经》的整体结构 陆羽《茶经》是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经验,对唐及唐以前茶叶历史、产地、茶叶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等知识技术作了充分阐述。全文七千余字,有上中下三卷共十篇。 史正江、余友枝 在《陆羽十讲》中 对《茶经》进行解构 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 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 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二十四种煮茶饮茶用具; 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 六之饮,讲饮茶的现实意义、饮茶的风俗和饮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功效等; 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八个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 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饮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加以省略; 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 《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茶道的核心价值 以陆羽著《茶经》为标志,茶道在唐代很快传播开来,其蕴含的茶道及核心价值理念,在《陆羽十讲》一书中被总结为「俭」「精」「雅」「乐」,并概括「和」,同时在种茶、采茶、制茶、煮茶、饮茶等茶事中,通过各类载体和范式得以表现。 茶道核心价值理念 「俭」之理念,在茶的自然属性,以及种茶、采茶、制茶、煮茶、饮茶等茶事中均体现俭德精神,“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亦指茶人品行之俭。 「精」之理念,特指产茶、制茶、饮茶的精心、精工与精到。 「雅」之理念,强调茶事即为雅事,茶器即为雅器,茶人即为雅人。 「乐」之理念,是指饮茶过程及结果的身心康乐。 - - - - - - - - - - - - - 四大理念之概况,即为「和」,意为天地人和。 史正江先生在《陆羽十讲》中对上述茶道四大核心理念也作了充分剖析与解读,并就《茶经》六之饮“凡茶有九难”中提及的基本范式展开详细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翻阅品读。 《茶经》对岭南茶文化影响 陆羽《茶经》影响辐射全国乃至世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岭南茶文化典型代表的潮州工夫茶,受《茶经》影响极为深远。 潮州工夫茶起源于唐代痷茶法,继承了陆羽《茶经》“乘热连饮”“茶性俭,不宜广”等茶道精髓,加以弘扬,以“和、敬、精、乐”为核心理念,用茶用器用水讲究,冲茶讲工夫,更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二十一式的斟茶技艺,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茶道形式。 2021年12月-2022年4月,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倾力打造“岭南·高度——潮府工夫茶文化展”,潮州工夫茶首次以系统性展览形式亮相广州。 展览以中华茶道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陆羽《茶经》影响为基础,对潮州工夫茶的茶器、茶道、冲泡技艺以及核心价值进行系统性的完整展示。 以上有关陆羽《茶经》内容,我们只触及了表面,《茶经》所蕴含的思想与理念仍需我们后人深刻品读和体味。 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理事长史正江先生携夫人余友枝所著《陆羽十讲》中,除注译《茶经》、串讲陆羽茶道核心价值外,就茶道基本范式、传承发展、当代意义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 陆羽十讲 陆羽故里人、党建专家、文化学者史正江及夫人余友枝 共同编撰 部分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