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详情
报春图

报春图

编号: HJHN00003
作者: 关山月
类型: 书画类
材质: 纸本镜片
时期: 近现代
详情介绍

关山月《报春图》,作于1987年。

款识:世平先生方家属正,丁卯岁冬,漠阳关山月。

钤印:漠阳(朱)关山月印(白)

展览:2005年“庄世平藏名家书画展”

说明:庄世平上款庄世平(1911—2007),广东省普宁人,创办南洋商业银行、澳门南通银行。历任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关山月此图为庄世平旧藏。画家对蜡梅报春的主题可谓得心应手,虬枝以浓墨写出,支撑起画面饱满的构图,旁出的枝端缀满了盛放的红梅,热烈的色彩传达着报春之喜悦。此图笔墨老辣纵肆,体现了关山月晚年臻熟的画艺以及旺盛的创作热情。


HJHN00003-报春图(纸本镜片)(关山月).jpg



延伸阅读


关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进入“春睡画院”习画,成为高剑父入室弟子。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兼教授、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擅长山水、花鸟,以画梅见长。其绘画秉承岭南画派“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写实性,与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并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名家,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版有《西南西北纪游画集》、《关山月画集》、《井冈山》等作品集。1959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宽9米、高6米),毛泽东亲自为该画题字,大大提高了关山月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


艰辛学画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关山月”的艺名,是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所取。关山月第一次在广州裱画店看到高剑父原作时就很喜欢,心想要拜高老为师就好了。高剑父在中山大学有兼课,关山月打听到中大学生才能听课,就借了别人的学生证,冒名顶替报名听课。一次,高剑父要同学们临摹他的一幅画,专门走到关山月面前并停下看他画,询问他是哪个班的学生,关山月结结巴巴,将冒名顶替如实告诉了老师,心里十分害怕,可怎么也没想到,高剑父对他说:“你明天不用来了,到我的春睡画院学,免收学费,包吃包住。”正是高剑父的惜才才造就了今天的国画大师关山月。

关山月与梅

关山月喜画梅,并以画梅著称,其作多为巨幅作品,气势磅礴,构图险而气势雄,与传统画梅不同。1963年所作的《报春图》,用倒挂的梅枝与冰峰雪岳形成视觉冲突,结果在文革中受到批判,被认为“攻击社会主义倒霉(梅)”。七十年代复出后,关山月为了不受批判,作品中的梅枝全部向上,以达政治正确的目的,直到八十年代后才重新开始艺术探索,达到新的高峰。对此关山月曾在1987年作的《天香赞》题跋中题诗:“画梅不怕倒霉灾,又遇龙年喜气来;意写龙梅腾老干,梅花莫问为谁开。”

捐画换肾

关山月曾撰文提起,当初离开澳门,高剑父担心他为追名逐利而改行,并不同意。还念了“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古诗作为临别赠言。他此后一直以此自戒,所以,将画室命名为“鉴泉居”。 秦牧就曾赞赏关山月:“物物而不物于物”。

关山月艺术馆馆长陈湘波介绍,关山月的稿酬颇丰,多有海外商人重资购画。不过,他的画也有不卖:抗战时期,他宁肯忍饥挨饿,到西南西北举办抗战画展,也未卖出其中的任何一幅作品。
1944年冬,美国一位新闻处长愿出高价收购近百幅敦煌临画,他不忍割爱,婉言谢绝。 但其义卖行善的记录却很多:1981年,关山月在香港义卖一幅精品红梅60万港元,捐资香港培侨中学修建校舍;1990年,他将自己多年创作的稿费,捐给广州美术学院设立了“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基金”;1991年,江苏等南方七省市遭受百年水灾,关山月先后捐画两幅义卖,筹得50万元……
有一次,广州美术学院一学生病情危急,在学校内筹募善款用于换肾;关山月得知后,直接就向医院提出,用他的画偿还学生的全部手术费用,以画换肾。


艺术评价

关山月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坛上的主流画家之一,他的绘画艺术同中国美术的发展是同步的。关山月绘画艺术的总体特点与20世纪后期中国美术的基本特点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集中地表现为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和不断地创新精神。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阶段对关山月的艺术加以研究。

第一阶段,是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关山月继承了中国写意画中水墨为主与古代壁画中人物画的方法,同时明显地吸引了西画的写实手法。例如,在1939年创作的《拾薪》中器具的造型与景物的空间关系,《玫瑰》一画中对提篮和玫瑰花的形体塑造,都比较写实。在1940年所在地画的《侵略者的下场》中,树干与线杆都用明暗法画出,以表现其体积感。40年代所画的《嘉陵江码头》、《岷江之秋》、《黄河冰封》及《祁连放牧》等表现场影的作品中,都以焦点透视,造成了较强的空间真实感。这一时期的作品与后来相比,写实性强,较注重形体刻画,而不太强调传统笔墨趣味。

第二个阶段,包括50年代到70年代的约30年间。关山月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画家以饱满的热情,用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他的作品表现了钢铁厂建设、堵海工地、煤都、水库、水电站等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还表现了幼儿园、渡口、纺线以及山村的各种农作劳动和农家活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区色彩。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画家使一些山水画、花鸟画也具有了较强的社会主义时代感和精神内涵。如《快马加鞭未下鞍》表现我军骑兵部队的英勇迅猛,《春到雁门》表现了北方农民的辛苦劳作和生活的改善,都是以山水画表现较强社会内容的代表性作品。
至于《俏不争春》则是以花鸟画表达热情、活力等精神力量的范例。这些作品是反映一个时代风貌的代表性作品。关山月在这阶段还保持着写实的风格,同时加强了笔墨的表现力和对作品内涵意蕴的扩展和深化。画面比以前更为丰富、厚重,一些作品使用了鲜明的色彩。
从80年代至今是关山月艺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画家在前一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笔墨、意境等中国画传统在作品中的万分。画家没有放弃写实性,但明显地从传统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画家用笔更加泼辣、奔放、恣肆,一些画面处理较为简练、概括,另一些画面又显得丰富、蕴藉。在《山泉水清》、《巨榕红棉赞》、《乡土情》等巨幅作品中,整体气势恢弘,细部耐人寻味,有较强的感染力,可谓神完气足。

如果我们把1991年创作的《漓江万里春》与50年前所画的《漓江万里图》相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画家对“形”的关注转向对“神”的关注,前者的笔墨意趣也大为加强。这一时期创作的《荔枝图》、《天香赞》等花鸟画作品也比以前简练,笔墨更为精妙,意蕴更为幽深。通过关山月的绘画艺术,似可归纳为如下几个主要的特色:首先,关山月的中国画表现火热的现实生活,作品中饱含着作者的激情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作品特别是第二阶段的作品,体现了毛泽东在《讲话》中所提出的为人民大众所创作和所喜爱的精神,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因而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其次,关山月在中国画中融入了写实成分,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实境感,这是对岭南画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关山月于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尤长于山水。
他以山水画、花鸟画表现较强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是对传统中国画的拓展,使中国画在新的时代更具丰富的表现力。在20世纪中国画总体的创新与发展中,关山月以半个多世纪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所取得的突出的艺术成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

关山月 傅抱石.jpeg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550cm×900cm 1959年 人民大会堂藏

595eedb8715383973.jpg

关山月《绿色长城》 144.5cm×251cm 1973年 中国美术馆藏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