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简介
陈树人《月夜》,作于1928年。
款识:一、风凄月苦垂昏暮,噬杀小禽不知数。等到天明雾瘴消,小禽肯便轻饶汝。十七年夏陈树人避地香江并题。二、绍文先生正,树人再署。
钤印:陈树人印(白)、陈树人(白)
出版:《陈树人的艺术》P49,1980年香港市政局出版。
此幅作品写于1928年,其时政治环境动荡,民不聊生。《月夜》便于此时应运而生,“风凄月苦垂昏暮,噬杀小禽不知数。等到天明雾瘴消,小禽肯便轻饶汝。”陈树人为避战乱逃至香港创作此画并自题诗句袒露心志。画中猫头鹰立于枫树之上,目光锐利,仿如流露出对革命胜利之坚定信念与决心。陈树人借此以唤起国人实现民族复兴之革命理想,作品于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而言,皆为其存世珍品。
|| 作品描述
画中,一猫头鹰收紧身姿,目视前方,侧首而踞于木棉枝杈之上,然其神态之中却带着几分忧虑,月夜之下似如一位审视者和沉思者,瑰艳雄丽的木棉花既是岭南画者陈树人的善工之物,也给这幅画作带来几分凄壮之感。结合画中题词“风凄月苦垂昏暮,噬杀小禽不知数。等到天明雾瘴消,小禽肯便轻饶汝”来看,不难有这样一种解释:猫头鹰在黑漆夜色之下噬杀了无数小禽小兽,等到天空晴明之时,猫头鹰怕是也难以逃脱掉小禽们的反噬。而作者或许是在用猫头鹰比喻自己所效力的国民党,猫头鹰在月夜之下以锐利之目等待猎物的来到,是日,国民党的“清党”运动业已嗜杀了无数共产党人,而待到国内政治清明百姓安乐之时,自己所服务的党派也终究要接受历史的审裁吧。陈树人借画表意,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
|| 创作背景
陈树人在画作之中摸索一条艺术救国的道路,常以画言事,以诗载道。1927-1928年,国民党大肆进行“清党”运动,该运动除了对共产党是一场劫难以外,对国民党自身而言,也严重导致了党内分裂和党内人才的逆淘汰。在此之后,国民党自上而下的整个组织系统几乎处于一种瘫痪状态。此幅作品正是时任国民党官员的陈树人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创作的。1928年,其时政治环境动荡,民不聊生。此时在香港逃避战乱的陈树人借画作袒露其政治心迹与反思,《月夜》也成为一幅将画意文诗与时事心志结合的佳作,富含浓郁的现实观照。

|| 延伸阅读
|| 作者介绍
陈树人(1884—1948),原名政,以字行,广东番禺人。为同盟会会员,追随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曾任国民党党务部长和广东省民政厅厅长等要职,是中国近代知名政治家、画家。少从岭南画家居廉学画,擅长山水、花卉,尤工木棉。其作画注重写生,画风受日本革新派的影响,富于装饰意趣而别具雅韵。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二高一陈”。其作品先后为法国、德国等博物馆所购藏,画作《岭南春色》获比利时万国博览会金奖。生平著有《树人画集》三辑、《桂林写生集》一辑,并有诗集《寒绿吟草》、《战尘集》等传世。

陈树人《岭南春色》 174×92.5厘米 1929年 中国美术馆藏
(相关内容正在持续更新,敬请期待)